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人才培养 > 正文

智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   时间:2025-10-30   点击数:

智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及代码:智能采矿工程专业 081507T

学科门类:工学  矿业类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标准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一、专业简介

智能采矿工程专业是新疆工业学院立足南疆、服务全疆、辐射西部,围绕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和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工科专业,是我校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实践。

“智能采矿”是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智能机器人、轨道交通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移动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应用于矿山生产各个作业环节,实现矿山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智能采矿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系统掌握通识基础理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现代智能采矿基本原理与技术、物联网与智能感知、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能从事智能矿山工程设计与施工、生产与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相关工作,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系统思维,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能够促进智能采矿领域科技创新、行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富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系统掌握自然科学原理及采矿工程专业知识,适应采矿工程“绿色开发、深部开采、智能采矿”的发展新需求,能够独立从事采矿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处理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采矿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经营、科研等工作。

培养目标1:具备爱国敬业精神、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并在实践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环境、文化及伦理等因素,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责任担当。

培养目标2:掌握解决采矿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类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和工具,能够分析、计算、设计、预测、模拟、研究和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能够推进行业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

培养目标3: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勇于责任担当,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

培养目标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不断适应国内外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环境,熟悉矿产资源绿色、深部、智能开采流程。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养成的素质:

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采矿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采矿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科学理论基础,并能正确用于表述采矿工程问题;

1-2:具有采矿工程专业领域需要的数据分析能力,能针对复杂采矿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解;

1-3:能够将采矿工程专业知识和数学分析方法用于推演、分析专业工程问题;

1-4:能够利用系统思维的能力,将工程知识用于采矿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并体现采矿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

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采矿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采矿工程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判断矿体开采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够基于采矿工程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采矿工程问题;

2-3:能认识到解决复杂采矿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采矿工程活动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采矿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采矿工程设计和矿产资源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设计/开采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采矿主要工艺环节的设计;

3-3:能够进行采矿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4:在采矿工程设计中能够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法律与伦理,以及社会与文化等制约因素。

(四)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采矿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采矿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4: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五)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复杂采矿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采矿专业常用的仪器设备、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并了解其功能、使用原理、使用方法、适用条件及局限性;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针对具体采矿工程问题对象,通过组合、选配、改进、二次开发等方式创造性地使用现代工具,进行模拟、预测,得到有效结论,满足工程需求,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六)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机械领域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熟悉采矿行业相关标准体系、知识产权、健康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国家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6-2:能对采矿领域工程实践与健康、安全、法律、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和客观评价,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并运用技术手段降低负面影响及局限性。

(七)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

有工程报国、为民造福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践行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7-1:了解中国国情,有工程报国和为民造福的意识,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7-2:遵守包括诚实公正、诚信守则在内的采矿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能在采矿工程实践活动中自觉履行工程师对公众安全、健康、福祉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八)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采矿工程相关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8-1:能够在多学科、多元化、多形式(面对面、远程互动)的团队中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地、包容性地沟通与合作;

8-2: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承担任务,合作开展工作,完成工程实践任务;

8-3: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九)沟通

能够就复杂采矿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9-1:能就采矿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并包容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9-2:了解采矿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化;

9-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十)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采矿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0-1:掌握采矿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0-2:了解采矿工程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0-3: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十一)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1-1:能在最广泛的技术变革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1-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11-3:能接受和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1.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

指标点

相关教学活

相关教学活
动支撑程度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采矿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采矿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科学理论基础,并能正确用于表述采矿工程问题。

高等数学A

H

线性代数

H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H

大学物理

M

1-2具有采矿工程专业领域需要的数据分析能力,能针对复杂采矿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解。

工程力学

H

弹性力学

H

测量学

M

普通地质学

M

1-3能够将采矿工程专业知识和数学分析方法用于推演、分析专业工程问题;

井巷工程

H

岩石力学

H

凿岩爆破工程

H

矿床地下开采

H

矿床露天开采

H

矿业系统工程

H

矿井通风与安全

H

1-4能够利用系统思维的能力,将工程知识用于采矿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并体现采矿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

专业与学科前沿

H

绿色开采与环境保护

H

低碳开采与可持续发展

H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H

采矿工程新技术及发展方向

H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采矿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采矿工程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判断矿体开采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工程力学A

M

弹性力学

H

岩石力学

H

井巷工程

H

2-2能够基于采矿工程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采矿工程问题。

凿岩爆破工程

H

矿床地下开采

H

矿床露天开采

H

矿井通风与安全

H

2-3能认识到解决复杂采矿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

M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采矿工程活动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绿色开采与环境保护

H

低碳开采与可持续发展

H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H

充填理论与技术

M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采矿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采矿工程设计和矿产资源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设计/开采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井巷工程

M

凿岩爆破工程

M

矿床地下开采

H

矿床露天开采

H

矿井通风与安全

M

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采矿主要工艺环节的设计。

凿岩爆破工程课程设计

H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H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H

地压防治理论与技术

M

3-3能够进行采矿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

H

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

H

毕业设计(论文)

H

3-4在采矿工程设计中能够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法律与伦理,以及社会与文化等制约因素。

思想道德与法治

H

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H

安全管理学

H

低碳开采与可持续发展

H

绿色开采与环境保护

H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采矿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采矿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物理实验

M

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

M

4-2能够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物理实验

H

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B

H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专业试验:岩石力学、凿岩爆破工程、矿井智能通风与安全

H

充填理论与技术

M

4-4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人工智能通识概论

M

高等数学A

H

线性代数

H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H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采矿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采矿专业常用的仪器设备、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并了解其功能、使用原理、使用方法、适用条件及局限性。

C语言程序设计

H

工程制图基础及计算机绘图

H

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B

M

矿山机械与智能装备

H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采矿工程数值模拟与应用

H

5-3能够针对具体采矿工程问题对象,通过组合、选配、改进、二次开发等方式创造性地使用现代工具,进行模拟、预测,得到有效结论,满足工程需求,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采矿工程数值模拟与应用

H

尾矿库灾害防控与预测评估

M

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

M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能够基于采矿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采矿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安全管理学

H

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H

专业与学科前沿

M

素质类(四选二)(L

L

6-2能分析和评价采矿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认识实习

H

地质实习

H

生产实习

H

毕业实习

H

电子实习

M

6-3能够理解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树立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H

四史(四选一)

M

形势与政策

H

6-4能够站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采矿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采矿活动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素质类(四选二)

M

低碳开采与可持续发展

H

绿色开采与环境保护

H

7.伦理和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采矿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7-1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形势与政策

H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四史(四选一)

M

7-2恪守工程伦理、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尊重相关国家和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

思想道德与法治

M

工程训练B及工业生产劳动教育

H

矿业法律法规

H

7-3能够在采矿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的社会责任,理解包容性、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创业基础

H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H

大学生就业指导

H

8.个人和团队:能够在采矿工程相关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8-1能够在多学科、多元化、多形式(面对面、远程互动)的团队中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地、包容性地沟通与合作。

军事理论技能课

M

体育课

M

心理健康课

M

工业生产劳动教育

H

8-2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承担任务,合作开展工作,完成工程实践任务。

认识实习

H

地质实习

H

生产实习

H

毕业实习

H

电子实习

M

8-3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创新实践(创新创业竞赛、专业类竞赛等)

H

第二课堂

H

9.沟通:能够就复杂采矿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9-1能就采矿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并包容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外语

H

采矿专业英语

H

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

H

工程制图基础

H

计算机绘图基础

H

9-2了解采矿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化。

专业与学科前沿

H

深部开采技术

H

数字化矿山技术

H

采矿工程新技术及发展方向

H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H

9-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外语

H

采矿专业英语

H

10.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采矿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0-1掌握采矿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安全管理学

H

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H

10-2了解采矿工程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H

10-3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矿业系统工程

H

矿业经济学

H

安全管理学

H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1-1能在最广泛的技术变革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H

大学生就业指导

H

第二课堂

M

11-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创新实践

H

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

M

11-3能接受和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专业与学科前沿

H

深部开采技术

H

数字化矿山技术

H

采矿工程新技术及发展方向

H

矿山物联网与智能感知

H

绿色开采与环境保护

H

低碳开采与可持续发展

H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H

 

2.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实现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四、主干学科

力学、矿业工程、安全工程。

五、专业核心课程

智能井巷工程、岩石力学、凿岩爆破工程、矿床地下开采、矿床露天开采、矿山运输与提升、矿井智能通风与安全、充填理论与技术、矿山物联网与智能感知、绿色开采与环境保护。

六、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

3 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

 

 

 

 

学期

 

 

 

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小计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公共基础

专业综合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第一学期

22.5

400

 

 

1

16

 

 

2

2周

 

 

25.5

416+2周

第二学期

19.5

336

1

16

3

48

 

 

2

32

2

64

27.5

496

第三学期

12.5

224

 

 

2

32

 

 

1

32

1

32

16.5

320

第四学期

5.5

112

 

 

6

96

 

 

4

96

4

16+3周

19.5

320+3周

第五学期

0

8

 

 

10

160

 

 

 

 

3

16+2周

13

184+2周

第六学期

3

56

4

64

9.5

152

7

112

 

 

10.5

40+8周

34

424+8周

第七学期

0

8

 

 

6

96

2

32

5

 

3

64

16

136

第八学期

2

32

 

 

 

 

 

 

 

 

11

11周

13

32+11周

 

65

1176

5

80

37.5

600

9

144

14

160

34.5

160

165

2328+26周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49.5个学分,由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能力素质与提升等构成。

4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情况表

序号

课程代码

实践教学环节

学分

学时

周数

开课学期

备注

1

 

工程训练B及工业生产劳动教育

2

64

 

3

公共基础独立实验实践

2

BPB120002

军事技能

2

 

2周

1

3

BPB01000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

32

 

4学期暑假

4

 

第二课堂

5

 

 

8

合计

11

96

2周

/

1

BTB080002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

2

32

 

22选1)

公共基础课内实验实践

2

BTB080003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上机)

2

32

 

3

 

物理实验(1)

1

32

 

2

4

 

物理实验(2)

1

32

 

3

合计

4

96

 

/

 

 

电工电子实训

1

32

 

3

专业独立实验实践

 

 

计算机绘图

1

32

 

2

 

 

采矿工程数值模拟与应用

2

32

 

7

 

 

凿岩爆破工程课程设计

1

 

1周

5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1

 

1周

5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

2

 

2周

6

 

 

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

1

 

1周

6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1

 

1周

6

 

 

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

1

32

 

7

 

 

认识实习

2

 

2周

4

 

 

地质实习

1

 

1周

4

 

 

生产实习

4

 

4周

6

 

 

毕业实习

3

 

3周

8

 

 

毕业设计(论文)

8

 

8周

8

合计

29

128

24周

/

 

1

 

岩石力学(课内实验)

0.5

8

 

5

专业课内实验实践

2

 

凿岩爆破工程(课内实验)

0.5

8

 

5

3

 

矿床地下开采(课内实验)

0.5

8

 

6

4

 

矿床露天开采(课内实验)

0.5

8

 

6

5

 

矿井智能通风与安全(课内实验)

0.5

8

 

6

 

 

测量学(课内实验)

0.5

8

 

 

 

 

普通地质学(课内实验)

0.5

8

 

 

 

 

智能岩层控制(课内实验)

0.5

8

 

 

 

 

矿山运输与提升(课内实验)

0.5

8

 

 

6

 

充填理论与技术(课内实验)

0.5

8

 

7

7

 

工程力学A(课内实验)

0.5

8

 

4

合计

5.5

88

 

 

 

总计

49.5

408

26周

 

 


5 专业培养计划表

课程分类

课程

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毕业应修学分

备注

通识必修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18)

 

形势与政策(1)

0

8

8

 

1

考查

马克思主义学院

18

 

 

形势与政策(2)

0

8

8

 

2

考查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势与政策(3)

0

8

8

 

3

考查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势与政策(4)

0

8

8

 

4

考查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势与政策(5)

0

8

8

 

5

考查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势与政策(6)

0

8

8

 

6

考查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势与政策(7)

0

8

8

 

7

考查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势与政策

2

32

32

 

8

考查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40

40

 

2

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道德与法治

2.5

40

40

 

1

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0

40

 

3

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8

48

 

1

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新疆工业学院新能源与矿业学院  邮编:848000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经济新区黄河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