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选矿与冶金工程系

李斌

作者:   时间:2025-05-21   点击数:


李斌,1985年生,中南大学学士、硕士,南京大学博士,德国GFZ博士后,中南大学教授、博导,地质资源系主任、新疆工业学院新能源与矿业学院院长,担任《Ore Geology Reviews》客座主编,《地球科学》和《JES》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湖南青年地质科技奖。

主要研究方向:稀有金属成矿机制与找矿预测、无机质谱分析技术,高分异花岗岩演化与锂铍铌钽铷铯矿床成矿与找矿。

主要研究成果:发现“云英斑岩型”锂铷铯矿床新类型;研发国际首套硫酸盐 SIMS 硫氧同位素分析标准物质;解决东昆仑那更超大型银矿床赋矿贫晶体和富晶体火山(碎屑)岩共生成因之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主持中国黄金、紫金矿业以及五矿集团委托的企业横向项目(>100万)4项,参与发现并提交大型矿床4处,找矿靶区15处,矿产地11处。助力企业探获新增锂资源量100万吨,铷资源50万吨,铯资源5万吨。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 SCI 论文 36 篇,出版著作 4 部。

教育经历

2011/09 – 2015/0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8/09 – 2011/06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4/09 – 2008/06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矿普A,学士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2022/09至今,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工业学院院长。

2018/09  2020/09德国地学中心(GFZSection 3.1: Inorganic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博士后。

2017/09  2022/09,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09  2017/09,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讲师

主要科研方向

矿物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微区分析技术;矿床地球化学;战略性关键金属成矿动力学

讲授课程

岩石学(本科)、岩矿测试技术(本科生)、地球化学(本科生)、新生课(本科生)、矿床学(兼)

高级岩石学(留学研究生,英语)、现代岩矿测试技术(硕士研究生,双语)

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博士研究生,双语)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课题)及人才计划项目情况(部分,按时间倒序排序):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2372105, 湘东北虎形山钨矿床流体成矿过程与富集机制研究,2024.1-2027.1253万,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2073001, 重晶石离子探针S-O同位素微区分析标准物质研制、分析方法研发及其在矿床中的应用研究,2021.1-2024.1262万,结题,主持

2. 五矿集团重大横向项目,水口山铅锌多金属矿田成矿规律及靶区优选研究,2023.2-2023.12, 97万,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1873043, 福建紫金山斑岩体系成矿过程与铜金成矿潜力:铂族元素和矿物原位硫、氧、铁同位素示踪, 2019.1-2022.1265万,已结题,主持

4. 中南大学创新驱动计划青年人才项目, 2019CX035, 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精细矿物学示踪研究,2019.1-2021.1255万,已结题,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41702073, 福建紫金山低硫化型银多金属矿成矿机制研究, 2018.1-2020.12, 25万,已结题,主持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 我国稀有金属矿床形成的深部过程与综合探测技术示范,2017YFC0602400, 2017.7-2021.6, 3166万,已结题,参加


下一条:唐朝波

版权所有:新疆工业学院新能源与矿业学院  邮编:848000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经济新区黄河路1号